深圳晚報鏈接地址:http://wb.sznews.com/html/2013-07/27/content_2566168.htm
“宅男宅女”是新新人類網絡興起的衍生品,意思是足不出戶照樣可以包羅萬象、了解世界。但有這樣行為的個體其行為背后更多的是一種下意識的對人際交往的逃避,是在用這樣的方法緩解外界感受到的壓力,這是一種自我保護,但卻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樣的情況如果出現在幼年、童年時期的孩子身上,那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事情。
心理學家丁瓚先生說過:“人類的心理適應主要就是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的失敗而來”。幼年期、童年期正是孩子建立伙伴關系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對其與外界互動及與他人游戲的支持和幫助。孩子宅在家中大多有兩種情況:
一、父母過于控制,出于種種“愛”的理由,使孩子不能有自由活動的空間。
二、來自于父母本身,父母自已就是白天為了生計疲于奔命,晚上和周末做“懶人”的宅人。
長此以往,宅在家中的孩子就失去了建立伙伴關系的能力。不論那種情況,
后果都是嚴重的。孩子沒有室外活動及伙伴間的游戲過程,就會失去客體經驗構建的機會,他們的內心世界就會變得越來越小,成長過程中的人際關系建立就會受阻,這是導致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誘因。
做為父母,要努力讓自已的世界變的生動和積極起來,我們常說教育要留白,留白就是要讓孩子在自已的世界中有自由的天地發展自我管理的能力,用支持和關注的目光鼓勵孩子積極的與他人交往,為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