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5日的夜晚,金玉心理工作室又一次迎來了心理咨詢師技能成長專業委員會的會員們和深圳市心理咨詢行業協會的老師們,七點不到,大家就圍坐在了一起,進入了心理咨詢專業技術的學習研討之中。
本次心理咨詢師技能成長專業委員會共同學習探討的主題是:系統式家庭治療之家譜圖的繪制在心理訪談中的運用。帶領老師是:翟文洪主任。
活動開始,由翟文洪老師詳細的介紹了家譜圖繪制的基本原則,同時講解了家譜圖繪制過程中標準化符號和應用方法。追溯起源,自從鮑恩于20世紀70年代創造了家譜圖,并提出以家譜圖作為工具收集有關的家庭信息、分析家庭結構和家庭關系模式以來,家譜圖現已發展成為家庭心理治療領域國際通用的臨床工具。借助家譜圖,我們可以全面地了解個人成長背景、家庭結構與功能、家庭成員間的關系、每個成員的人格特點、行為方式、價值觀和溝通模式等內容。
家譜圖通常包含至少三代家庭成員的信息以及家庭歷史中發生的關鍵事件,特別是那些與生命周期有關的事件。在制作家譜圖的過程中,家庭成員被問及當下的家庭情況以及與其有關的前幾輩人的生活主題、逸事故事、家規家法和情結情感等問題,往往在這個過程中,那些被不斷重復著的家庭模式就會浮現出來,變得越來越清晰。這會啟發來訪者,將當前的問題與不同時期的家庭事件聯系起來,建立起各種可能的鏈接,從而達到“讓歷史說話”的效果。
組員們選擇每一個人畫出自己的家譜圖,以達致在中秋過后的第一天與系統中的每一位家人在學習中相遇。繪制的過程中,大家的各種思考和家庭代系間的互動模式在不斷的跳躍于紙面。前一代人的關系模式會給下一代人的家庭模式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家譜圖,我們可以探討幾代人之間的家庭功能、家庭關系和結構模式的延續及轉變。
委員會許姓成員訓練后的感悟:大概學習過家庭治療的都知道無論是結構式家庭治療還是系統式家庭治療里有許多技術工具,諸如:活現,關系取向,循環提問等,那么家譜圖在我看來就像醫院的CT片,有經驗的醫生可能很容易就看出有問題的部分。那么作為咨詢師如何在來訪者似乎龐大的家族關系脈絡里,能快速梳理出來訪者反應出的核心關系內容,這是需要厲煉的。我們常說旁觀者清,有時候即便有了咨詢師的啟發引導,來訪者似乎也知道自己的問題位置。但在當下,改變的意愿只有來訪者自己清楚我要不要做出改變。因為改變有時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當我們的思維有了清晰的脈絡后,可能我接下來會想,阻礙著來訪者做出改變的動力背后也許才是我想要探索的部分。